剛剛過去的2013年對于中國車市來說是溫馨而又刺激的一年,銷量的爆發式增長讓中國市場再次成為全球焦點。
1月9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3年汽車產銷數據顯示,2013年汽車產量2211.68萬輛,銷量2198.41萬輛,同比增長14.76%和13.87%。產銷雙雙超過2000萬輛,再創世界汽車史汽車規模新紀錄。
如此驕人數字,我們充滿激情。同時,滿懷猶豫!
代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核心力量的自主品牌,市場占有率已多年處于下滑走勢,我們強大的市場數額背后,是否會淪為“陪太子讀書”的地步?對于自主品牌而言,盛宴是否會淪為剩宴?
毫無懸念的第一
1月9日,發布會現場,可以用“平淡無奇”、“沉悶枯燥”四個字來形容。
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(以下簡稱“中汽協”)副秘書長師建華對外宣布201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超2100萬數字時,現場數十位媒體記者的表情冷淡,會場氣氛一反過去產銷數據發布后的“群情激動、興趣盎然”的常態,似乎考生參加考試時早知答案一般。
產量,是一國汽車工業實力最基本的表現。
新中國的汽車工業是從零開始的,1955年一汽試制成功了第一輛解放牌卡車,有了零的突破;2009年10月,一汽誕生了中國的第1000萬輛汽車,中國從此邁進千萬輛級汽車生產大國的行列;2013年,中國汽車產量達2211.68萬輛,連續5年蟬聯世界第一。
2013年伊始,業界不斷出現“問鼎2000萬輛”、“2000萬輛不是懸念”、“中國汽車市場一路高歌”的類似報道。據了解,2012年,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927.18萬輛和1930.64萬輛,乘用車銷量更是首超1500萬輛,一度激起了汽車業“2000萬輛”奮斗激情,而這樣的激情更是燃燒了一年時間。
尤其是2013年天津、保定等部分城市限購、現行的政策刺激下,周邊區域城市出現了汽車銷售“提前透支”的現象,不經意間是在為中國車市“添柴加火”。
驕人成績背后,鳳凰汽車還發現,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可以用“盛世危局”來形容。
盛世危局
2013年,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22.20萬輛,同比增長11.37%,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.28%,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1.57個百分點。與此同時,德系、日系、美系、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8.81%、16.35%、12.39%、8.80%和3.08%。
2013年,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330.61萬輛,同比增長8.41%,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7.53%,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.85個百分點。德系、日系、美系、韓系和法系轎車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4.29%、18.13%、15.78%、9.66%和4.17%。
由此看來,外資品牌在華過得可以用“風生水起”來形容。而自主品牌在轎車產量的全國大盤中的占比連續三年下滑。
與此同時,中汽協還發布了另外一組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》排名。
2013年,排名依次為:上海通用、一汽大眾、上海大眾、東風日產、北京現代、長安福特、神龍、吉利、東風悅達和一汽豐田。吉利成為唯一入圍的生產企業,中國自主品牌呈現“完敗”跡象。
鳳凰汽車調查得知, 在2012年的排次為:上海通用、一汽大眾、上海大眾、北京現代、東風日產、長安福特、吉利、神龍、奇瑞和一汽豐田;
2011年排次為:上海通用、上海大眾、一汽大眾、東風日產、北京現代、奇瑞、吉利、長安福特、神龍和一汽豐田;
2010年排次為:上海通用、上海大眾、一汽大眾、北京現代、東風日產、比亞迪、奇瑞、吉利、長安福特和一汽豐田;
2009年排次為:上海大眾、一汽大眾、上海通用、北京現代、東風日產、比亞迪、奇瑞、廣汽本田、一汽豐田和吉利;
2008年排次為:一汽大眾、上海大眾、上海通用、一汽豐田、奇瑞、東風日產、廣州本田、北京現代、吉利和長安福特。
由信息可以看出,自主品牌在乘用車重倉區轎車領域的活躍度,呈逐年衰減狀態。
亟需內斂外修
市場規模逐年擴大,自主品牌卻受到重創,這不得不讓人思考是何原因。
平安信德(北京)整合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師邊建平認為,自主品牌競爭力下滑,主要源于沒有核心技術,沒有品牌價值,沒有車型產品價值創新能力。
似乎,核心技術缺失、品牌能力不強等因素成了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“攔路虎”,而對于這樣的問題不是一時一刻便能解決的,難道這是自主品牌競爭力下滑的主要原因嗎?
對此,中汽協秘書長董揚接受采訪時表示,隨著合資車及合資自主車型價格下探及網絡下沉,首先就會割掉自主品牌原來的價格優勢,其次產品的質量、服務、品牌提升,對自主品牌是一個挑戰。
自主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可謂節節敗退,從二線城市,退到三線城市,再退到四五線城市的西部地區。
截稿當日,廣汽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松接受鳳凰汽車采訪時表示,從企業角度出發,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下降實則是自主品牌處于轉折時期,過去的低端車型逐漸將退出市場,自主車型向中高端化、智能化發展成為自主品牌企業共識。
吳松說,自主品牌發展成功與否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成敗得失的關鍵,面對新的歷史時期,自主品牌面臨的壓力全所未有,需要業界及消費者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。
鳳凰汽車認為,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蛋糕看似很大,但是留給自主品牌的時間并非不多。
縱觀德國、美國、日本等國家,他們之所以能夠稱為汽車強國,不僅在于汽車產銷量高,更在于他們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車核心技術。